又是一年臘八節(jié),過了臘八就是年!
臘月最重大的節(jié)日,是十二月初八,古代稱為“臘日”,俗稱“臘八節(jié)”。
歲終之月稱為“臘”,含義有三:
一曰“臘者,接也”,寓有新舊交替的意思(《隋書·禮儀志》記載);
二曰“臘者同獵”,指田獵獲取禽獸好祭祖祭神,“臘”從“肉”旁,就是用肉“冬祭”;
三曰“臘者,逐疫迎春”。
臘八的由來
自先上古起,臘八是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(包括門神、戶神、宅神、灶神、井神)的祭祀儀式,祈求豐收和吉祥。據(jù)《祀記·郊特牲》記載,臘祭是“歲十二月,合聚萬物而索饗之也”。夏代稱臘日為“嘉平”,商代為“清祀”,周代為“大蠟”;因在十二月舉行,故稱該月為臘月,稱臘祭這一天為臘日。
先秦的臘日在冬至后的第三個戌日,后來佛教傳入,為了擴大在本土的影響力遂附會傳統(tǒng)文化把臘八節(jié)定為佛成道日。后隨佛教盛行,佛祖成道日與臘日融合,在佛教領(lǐng)域被稱為“法寶節(jié)”。南北朝開始才固定在臘月初八。
據(jù)傳,佛教創(chuàng)始人釋迦牟尼修行深山,靜坐六年,餓得骨瘦如柴,曾欲棄此苦,恰遇一牧羊女,送他乳糜,他食罷盤腿坐于菩提樹下,于十二月初八之日悟道成佛,為了紀念而始興“佛成道節(jié)”。中國信徒出自虔誠,遂與“臘日”融合,方成“臘八節(jié)”,并同樣舉行隆重的儀禮活動。
從此,各地佛寺作浴佛會,舉行誦經(jīng),并效仿釋迦牟尼成道前,牧女獻乳糜的傳說故事,用香谷、 果實等煮粥供佛,稱“臘八粥”。并將臘八粥贈送給門徒及善男信女們,以后便在民間相沿成俗。
臘八節(jié)習(xí)俗
臘八節(jié):喝臘八粥。
臘八節(jié)(陰歷十二月初八日),中國老百姓有吃臘八粥的傳統(tǒng)習(xí)俗。
“臘八粥”又叫佛粥、福壽粥、五味粥和七寶粥。據(jù)《辭海》“臘八粥”條中云:“十二月八日為釋迦牟尼佛成道日,故寺院取香谷及果實造粥以供佛。其后民間亦相沿成俗!
據(jù)載,中國有的寺院在臘月初八以前,由僧人手持金本盂,到處沿街(途)化緣,將收集的米、粟、棗、麻、果仁等材料造成臘八粥,分發(fā)給民眾,吃了據(jù)說會得到佛祖的保佑,所以人們叫它做“佛粥”。南宋陸游有詩云:“今朝佛粥更相饋,反覺江村節(jié)物新!
而杭州名剎天寧寺,內(nèi)有一儲藏剩飯的“棧飯樓”,寺僧每日把化緣得來的剩飯曝干,積一年到臘月初八煮粥,供信眾享用,稱為“福壽粥”。
至今,中國東北、西北、江南等地區(qū),人們?nèi)员3种D八節(jié)吃臘八粥的習(xí)俗。
臘八歷史
自上古起,臘八是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(包括門神、戶神、宅神、灶神、井神)的祭祀儀式,祈求豐收和吉祥。夏代稱臘日為“嘉平”,商代為“清祀”,周代為“大蠟”;因在十二月舉行,故稱該月為臘月,稱臘祭這一天為臘日。
《祀記·郊特牲》說蠟祭是“歲十二月,合聚萬物而索饗之也”,臘八粥以八方食物合在一塊,和米共煮一鍋,是合聚萬物、調(diào)和千靈之意。
先秦的臘日在冬至后的第三個戌日,后來佛教傳入,把臘八節(jié)定為佛祖成道日。佛祖成道日與臘日融合,在佛教領(lǐng)域被稱為“法寶節(jié)”。南北朝開始才固定在臘月初八。
據(jù)傳,佛教創(chuàng)始人釋迦牟尼修行深山,靜坐六年,餓得骨瘦如柴,曾欲棄此苦,恰遇一牧羊女,送他乳糜,他食罷盤腿坐于菩提樹下,于十二月初八之日悟道成佛,為了紀念而始興“佛成道節(jié)”。中國信徒出自虔誠,遂與“臘日”融合,方成“臘八節(jié)”,并同樣舉行隆重的儀禮活動。
從此,各地佛寺作浴佛會,舉行誦經(jīng),并效仿釋迦牟尼成道前,牧女獻乳糜的傳說故事,用香谷、 果實等煮粥供佛,稱“臘八粥”。并將臘八粥贈送給門徒及善男信女們,以后便在民間相沿成俗。
民間順口溜:
小孩小孩你別饞,過了臘八就是年。臘八粥喝幾天,哩哩啦啦二十三。二十三糖瓜粘。
二十四掃房子。二十五做豆腐。二十六煮煮肉,二十七殺年雞,二十八把面發(fā),二十九蒸饅頭,三十晚上玩一宿, 大年初一扭一扭。